English

老北京的服饰习俗

●京味斋
1998-08-27 来源:生活时报 涓之 我有话说

老北京的服饰深广博大、丰富多彩,有关资料和研究专著不少,这里只将旧京传统服饰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者略述一二。

长袍。早在秦汉时期,服装就以袍为贵。《国语》有“袍以朝见也”。不同的朝代式样也不同:秦汉时期以宽袖、鸡心领为多;辽、金、元时期一般都是圆领、窄袖;到了清代长袍多开衩,官吏士庶开两衩,皇族宗室开四衩。但也有不开衩的,俗称“一裹圆”,为一般市民的服饰。民国以后的长袍,多为大褂右衽左右两侧开气,一度曾把蓝长袍青马褂定为礼服。

十八镶。清代妇女穿旗袍很重视装饰,很多人在衣襟领口、袖口等处,镶嵌几道绦带或彩牙儿,越有身份的人镶嵌得越多,最多的可镶十八道,因此得名。

马褂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,故得名马褂。长袖、对襟,齐腰长,正腰正中开气。辛亥革命后,一度把黑马褂蓝长袍作为礼服。

坎肩。又叫“背心”,古称“半臂”,是一种没有袖子的上衣。旧时有长有短,穿在里边外边的都有。清代做工十分讲究,式样繁多。有“琵琶襟”、“巴图鲁”等。这种服饰美观实用,因此至今久盛不衰。

弓鞋。旧时汉族妇女以小脚为荣,有“三寸金莲”之说。女子缠足陋习始于五代、宋时。缠足女子之鞋有木底者,弯如弓,故名弓鞋。《清稗类钞》记有:“弓鞋,缠足女子之鞋也,京津人所著者,宛如弓形。”辛亥革命后,曾下令禁止缠足。

瓜皮帽。式样像半个瓜,故得此名。《京华百二竹枝词》载:“时尚,人戴小帽,必撮其六摺,使顶尖如锥,帽结小仅如豆大,恐帽即不能擎矣,戴极向前,半覆其额。”这种帽子老少皆宜,是老北京日常所必需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